第一百七十四章 遷怒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七十四章 遷怒
到五月中,陸瀟那邊終於傳來消息,確實發現了蝗蟲蹤跡,由蘄州和晉州飛往淮都方向,但數量不多,零零散散的,根本沒有引起註意,要不是陸瀟刻意調查都沒有發現。
宣景和榮啟他麽幾乎是放下了手頭其他所有的事情,專門想辦法對抗這已經有極大可能會發生的蝗災
兩日後,謝恒便向宣景舉薦了新婚不久的韓巒。
“我之前聽韓巒說過,他老家就是上一次發生蝗災的宜城,那場蝗災就發生在他小時候,當時的情景他還記得非常清楚,如果不是趕巧他父親金榜題名在京城做了官,及時將他和母親給接了過去,他和母親也就有可能像很多鄰居那樣餓死病死在那場蝗災中,故而他花費多年時間來研究應對蝗災的方法。只是後來因為沒有再發生,那些方法無用武之處,便一直沒有拿出來,我看這一次不妨聽聽他的意見。”
宣景一聽,立即叫胡靖趁著今日沐休將韓巒請來將軍府。
韓巒一聽淮都的情況,眉心恨不得打成死結:“沒錯,當年宜城也是這樣。有人發現了一些蝗蟲但是沒當回事,哪知後來這些蝗蟲就鋪天蓋地地出現了!所到之處莊稼全部被毀!朝廷一條又一條的治災政策根本就不起作用。在賑災銀兩撥放下來之前,百姓們已經開始啃草根煮樹皮,就是後來官府開倉放糧也是杯水車薪。”當時家鄉的慘狀到如今韓巒還歷歷在目。
謝恒:“你後來整理的那些治理蝗災以及災後建設的資料呢?”
韓巒一楞:“你怎麽知道我有這些資料?”
謝恒面不改色地撒謊:“你喝醉酒後跟我說過。”
“是嗎?”韓巒疑惑。
謝恒肯定點頭:“是,你還說雖然這些資料花費了你數年心血,但你寧願永遠都用不上。”
韓巒抿唇:“資料都還在,我還留著。”
榮啟:“我們這邊傳信就耽擱了不少時間,現在三皇子也快到淮都了,按照時間推算,可能他前腳到淮都,用不了幾日蝗災就會全面爆發,到時候你的這些資料就能派上最大用場。晉州、蘄州和淮都那邊我們已經開始著手安排,是按照之前朝廷治理蝗災時采用的一些有效手段來進行布置,等蝗災的消息傳入京中,再以你的資料配合朝廷那邊的執行力全面推廣,加上我們的提前安排,應當能將蝗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
韓巒:“我的資料還需要再修改一下。當初我是針對宜城的情況整理的資料,但淮都和蘄州、晉州的情況跟宜城不一樣,不論是氣候還是行政規模都有很大差別,適合宜城的辦法不一定適合淮都那邊,不過我可以在原來的方法上進行調整和改良,但需要時間。”
宣景皺眉:“要多久?”
韓巒:“我盡快。”
謝恒:“我幫你吧,兩個人一起更快一些。”
韓巒想到現在被全國推行的新稅政可以說就是謝恒一手擬定,雖然兩件事南轅北轍,但是都需要詳細縝密的思維,有謝恒幫忙肯定能事半功倍!
“好!”
宣景:“那你們這段時間多費心,盡量快些出結果。如果有一些通用可行的方法可以提前告訴我,我會盡量多派些人手到淮都去提早執行。”
謝恒有些擔憂地說:“我能理解將軍一心為民,但也不要暴露太多實力,不要引火燒身,陛下可不是心寬的主兒,三皇子那邊更不好對付。”
“放心,”宣景拍拍謝恒搭在他手腕上的手,“我有分寸。”
果然,在五月下旬,三皇子剛到淮都不足七天,蝗災便全面爆發。
一開始三皇子還想瞞著,但這種事隱瞞本就困難,更何況淮都那邊還有宣景安排過去的人,除了陸瀟之外宣景又調過去了一小隊人馬,有宣景的人在自然不會讓三皇子欺上瞞下的打算得逞,很快朝廷這邊就收到了消息。
據說得到爆發蝗災的緊急奏報時惠承帝正在瑜貴妃那裏用午膳,又驚又氣的皇帝當場就摔了碗筷。
雖說這突發蝗災本質上來講跟三皇子沒什麽關系,但這世上不是有個詞叫“遷怒”嘛!
而且淮都這個地方可以說是風調雨順數百年,什麽問題都沒發生過,土地之肥沃,糧食年年豐產,甚至一度有大瑾國“後備糧倉”的美稱,但三皇子這頭一回巡視淮都,這種把錢和美名送到他手上的美差都能搞砸了,惠承帝如何能不遷怒?
帶著滿腔怒火離開,飯也沒吃完,惠承帝就趕緊召集眾大臣們商量對策。
哪怕是還沒來得及了解當下淮都那邊的情形,光是“蝗災”這個詞本身就足夠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惠承帝一想起當年宜城鬧蝗災的情形,整個人就頭皮發麻,在禦書房裏都快坐不住了,一個勁兒地催問有誰有好辦法。
一幫朝廷重臣們討論來討論去,最後得出的結果也無非是參考之前宜城蝗災時那些還算有效的治災手段。
惠承帝聽著生氣,但在專門有效的治災辦法想出來之前也只能如此。
一直沒怎麽發聲的榮啟心中有點小慶幸,幸好宣景那邊已經提前在淮都做了一定的部署準備,另外還有韓巒這邊,聽謝恒說資料很快就能整理出結果了,到時候應該就好辦了。
眾人從禦書房出來,阮展鴻走到榮啟身邊,“師弟看起來似乎並沒有那麽擔心。”
榮啟習慣性地牽起嘴角,“師兄說笑了,這種事怎麽可能不擔心。”
阮展鴻搖頭:“你知道我在說什麽。”
榮啟嘆氣,有時候跟聰明人說話也會累。
阮展鴻:“我看你似乎早就料到會有蝗災。”
榮啟:“也不算是早就料到,但確實比消息傳來京城要早。日前跟謝恒閑聊時,說到三皇子被派往淮都巡視之事,謝恒卻言及最擔心的並不是三皇子會借機大肆斂財,而是擔心會不會發生蝗災,說民間有言”十旱九蝗”,與淮都相近的晉州和蘄州已經連年幹旱,而淮都有地勢低窪潮濕之所,符合蝗災發生的條件。我起初還不相信,但現在看來是讓謝恒一語成讖了。”
阮展鴻沒想到竟然是自家外甥先料到可能會發生蝗災。
“那如何不提前告知……”
阮展鴻的聲音戛然而止。
是啊,為何不提前告知朝廷?當然是因為就算說出來也沒用。
謝恒現在是四品官,還沒有參與早朝的資格,而就算去告訴有資格參與早朝的官員,又會有多少人將他的話放在心上並真的告知陛下?
淮都一向風調雨順,就憑著民間俗語便說有蝗災爆發的可能,依照陛下的性子絕對不會重視不說,十有八九還會治一個危言聳聽之罪。
陛下最討厭麻煩,也就更討厭在麻煩還沒有發生時候的預警。
“可既然有所猜測,卻又什麽都不能做,不是太過可惜?”
榮啟看了一眼阮展鴻,說:“倒也不是什麽都沒做。之前春獵時舞草公主設計陷害蘭心縣主,是昭武將軍出手所救。想必師兄也聽說了,最先擔憂舞草公主別有用心的是在路上偶然遇見蘭心縣主的韓巒。韓巒當時想不到別的辦法,所有交情好的人中官職最高的就是謝恒,於是就去找了謝恒。是謝恒想到既有能力又有可能仗義出手的便是昭武將軍,且當時事發地點距離昭武將軍的營帳也較近,兩人這才找到昭武將軍幫忙出手,如此也算有了交集。這一次謝恒擔憂可能發生蝗災,與我說了之後,還提及或許可以告知昭武將軍,我便與他一道去了一次將軍府。昭武將軍就提前派人去淮都打探,在的確發現蝗蟲的蹤跡之後已經派人過去做出相關部署。”
阮展鴻松了口氣,“那便好,有昭武將軍提前安排,應當能將蝗災的影響減小到最低。”
榮啟笑起來:“是啊,也真是難為昭武將軍,會因為謝恒兩三句話推測就做出各種安排,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心系百姓,與民計民生相關之事便不抱半點僥幸心理,哪怕只有千萬分之一的可能也一定要確定才好。”
阮展鴻沈默不語。
確實,昭武將軍的做法令他很難不佩服。他之前還有點心酸,覺得謝恒是自己外甥,是自家人,可發生這種事這大外甥卻沒來找自己,反而去求助外人,實在讓他這個舅舅覺得外甥不拿他當自己人。可轉念一想,如果謝恒真來求助自己,他又是否能做到像昭武將軍一樣重視?
即便他也會找人去調查,但應該也不會投入多少精力,主要只是為了給外甥一個交代,甚至會下意識地覺得是這個大外甥想太多了,淮都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大外甥還是太年輕,想法不成熟。如此一來,這個消息就算被他先知道,也不會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最近這兩三年,阮展鴻對宣景的印象改變很多。就說從前他雖然不像父親那樣對昭武將軍有諸多不滿,但也確實覺得昭武將軍武人心思,在戰事上多少有些急於建功立業不顧勞民傷財。
可如今他卻漸漸了解到,從前自己對宣景偏見過深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到五月中,陸瀟那邊終於傳來消息,確實發現了蝗蟲蹤跡,由蘄州和晉州飛往淮都方向,但數量不多,零零散散的,根本沒有引起註意,要不是陸瀟刻意調查都沒有發現。
宣景和榮啟他麽幾乎是放下了手頭其他所有的事情,專門想辦法對抗這已經有極大可能會發生的蝗災
兩日後,謝恒便向宣景舉薦了新婚不久的韓巒。
“我之前聽韓巒說過,他老家就是上一次發生蝗災的宜城,那場蝗災就發生在他小時候,當時的情景他還記得非常清楚,如果不是趕巧他父親金榜題名在京城做了官,及時將他和母親給接了過去,他和母親也就有可能像很多鄰居那樣餓死病死在那場蝗災中,故而他花費多年時間來研究應對蝗災的方法。只是後來因為沒有再發生,那些方法無用武之處,便一直沒有拿出來,我看這一次不妨聽聽他的意見。”
宣景一聽,立即叫胡靖趁著今日沐休將韓巒請來將軍府。
韓巒一聽淮都的情況,眉心恨不得打成死結:“沒錯,當年宜城也是這樣。有人發現了一些蝗蟲但是沒當回事,哪知後來這些蝗蟲就鋪天蓋地地出現了!所到之處莊稼全部被毀!朝廷一條又一條的治災政策根本就不起作用。在賑災銀兩撥放下來之前,百姓們已經開始啃草根煮樹皮,就是後來官府開倉放糧也是杯水車薪。”當時家鄉的慘狀到如今韓巒還歷歷在目。
謝恒:“你後來整理的那些治理蝗災以及災後建設的資料呢?”
韓巒一楞:“你怎麽知道我有這些資料?”
謝恒面不改色地撒謊:“你喝醉酒後跟我說過。”
“是嗎?”韓巒疑惑。
謝恒肯定點頭:“是,你還說雖然這些資料花費了你數年心血,但你寧願永遠都用不上。”
韓巒抿唇:“資料都還在,我還留著。”
榮啟:“我們這邊傳信就耽擱了不少時間,現在三皇子也快到淮都了,按照時間推算,可能他前腳到淮都,用不了幾日蝗災就會全面爆發,到時候你的這些資料就能派上最大用場。晉州、蘄州和淮都那邊我們已經開始著手安排,是按照之前朝廷治理蝗災時采用的一些有效手段來進行布置,等蝗災的消息傳入京中,再以你的資料配合朝廷那邊的執行力全面推廣,加上我們的提前安排,應當能將蝗災帶來的損失降到最小。”
韓巒:“我的資料還需要再修改一下。當初我是針對宜城的情況整理的資料,但淮都和蘄州、晉州的情況跟宜城不一樣,不論是氣候還是行政規模都有很大差別,適合宜城的辦法不一定適合淮都那邊,不過我可以在原來的方法上進行調整和改良,但需要時間。”
宣景皺眉:“要多久?”
韓巒:“我盡快。”
謝恒:“我幫你吧,兩個人一起更快一些。”
韓巒想到現在被全國推行的新稅政可以說就是謝恒一手擬定,雖然兩件事南轅北轍,但是都需要詳細縝密的思維,有謝恒幫忙肯定能事半功倍!
“好!”
宣景:“那你們這段時間多費心,盡量快些出結果。如果有一些通用可行的方法可以提前告訴我,我會盡量多派些人手到淮都去提早執行。”
謝恒有些擔憂地說:“我能理解將軍一心為民,但也不要暴露太多實力,不要引火燒身,陛下可不是心寬的主兒,三皇子那邊更不好對付。”
“放心,”宣景拍拍謝恒搭在他手腕上的手,“我有分寸。”
果然,在五月下旬,三皇子剛到淮都不足七天,蝗災便全面爆發。
一開始三皇子還想瞞著,但這種事隱瞞本就困難,更何況淮都那邊還有宣景安排過去的人,除了陸瀟之外宣景又調過去了一小隊人馬,有宣景的人在自然不會讓三皇子欺上瞞下的打算得逞,很快朝廷這邊就收到了消息。
據說得到爆發蝗災的緊急奏報時惠承帝正在瑜貴妃那裏用午膳,又驚又氣的皇帝當場就摔了碗筷。
雖說這突發蝗災本質上來講跟三皇子沒什麽關系,但這世上不是有個詞叫“遷怒”嘛!
而且淮都這個地方可以說是風調雨順數百年,什麽問題都沒發生過,土地之肥沃,糧食年年豐產,甚至一度有大瑾國“後備糧倉”的美稱,但三皇子這頭一回巡視淮都,這種把錢和美名送到他手上的美差都能搞砸了,惠承帝如何能不遷怒?
帶著滿腔怒火離開,飯也沒吃完,惠承帝就趕緊召集眾大臣們商量對策。
哪怕是還沒來得及了解當下淮都那邊的情形,光是“蝗災”這個詞本身就足夠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惠承帝一想起當年宜城鬧蝗災的情形,整個人就頭皮發麻,在禦書房裏都快坐不住了,一個勁兒地催問有誰有好辦法。
一幫朝廷重臣們討論來討論去,最後得出的結果也無非是參考之前宜城蝗災時那些還算有效的治災手段。
惠承帝聽著生氣,但在專門有效的治災辦法想出來之前也只能如此。
一直沒怎麽發聲的榮啟心中有點小慶幸,幸好宣景那邊已經提前在淮都做了一定的部署準備,另外還有韓巒這邊,聽謝恒說資料很快就能整理出結果了,到時候應該就好辦了。
眾人從禦書房出來,阮展鴻走到榮啟身邊,“師弟看起來似乎並沒有那麽擔心。”
榮啟習慣性地牽起嘴角,“師兄說笑了,這種事怎麽可能不擔心。”
阮展鴻搖頭:“你知道我在說什麽。”
榮啟嘆氣,有時候跟聰明人說話也會累。
阮展鴻:“我看你似乎早就料到會有蝗災。”
榮啟:“也不算是早就料到,但確實比消息傳來京城要早。日前跟謝恒閑聊時,說到三皇子被派往淮都巡視之事,謝恒卻言及最擔心的並不是三皇子會借機大肆斂財,而是擔心會不會發生蝗災,說民間有言”十旱九蝗”,與淮都相近的晉州和蘄州已經連年幹旱,而淮都有地勢低窪潮濕之所,符合蝗災發生的條件。我起初還不相信,但現在看來是讓謝恒一語成讖了。”
阮展鴻沒想到竟然是自家外甥先料到可能會發生蝗災。
“那如何不提前告知……”
阮展鴻的聲音戛然而止。
是啊,為何不提前告知朝廷?當然是因為就算說出來也沒用。
謝恒現在是四品官,還沒有參與早朝的資格,而就算去告訴有資格參與早朝的官員,又會有多少人將他的話放在心上並真的告知陛下?
淮都一向風調雨順,就憑著民間俗語便說有蝗災爆發的可能,依照陛下的性子絕對不會重視不說,十有八九還會治一個危言聳聽之罪。
陛下最討厭麻煩,也就更討厭在麻煩還沒有發生時候的預警。
“可既然有所猜測,卻又什麽都不能做,不是太過可惜?”
榮啟看了一眼阮展鴻,說:“倒也不是什麽都沒做。之前春獵時舞草公主設計陷害蘭心縣主,是昭武將軍出手所救。想必師兄也聽說了,最先擔憂舞草公主別有用心的是在路上偶然遇見蘭心縣主的韓巒。韓巒當時想不到別的辦法,所有交情好的人中官職最高的就是謝恒,於是就去找了謝恒。是謝恒想到既有能力又有可能仗義出手的便是昭武將軍,且當時事發地點距離昭武將軍的營帳也較近,兩人這才找到昭武將軍幫忙出手,如此也算有了交集。這一次謝恒擔憂可能發生蝗災,與我說了之後,還提及或許可以告知昭武將軍,我便與他一道去了一次將軍府。昭武將軍就提前派人去淮都打探,在的確發現蝗蟲的蹤跡之後已經派人過去做出相關部署。”
阮展鴻松了口氣,“那便好,有昭武將軍提前安排,應當能將蝗災的影響減小到最低。”
榮啟笑起來:“是啊,也真是難為昭武將軍,會因為謝恒兩三句話推測就做出各種安排,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心系百姓,與民計民生相關之事便不抱半點僥幸心理,哪怕只有千萬分之一的可能也一定要確定才好。”
阮展鴻沈默不語。
確實,昭武將軍的做法令他很難不佩服。他之前還有點心酸,覺得謝恒是自己外甥,是自家人,可發生這種事這大外甥卻沒來找自己,反而去求助外人,實在讓他這個舅舅覺得外甥不拿他當自己人。可轉念一想,如果謝恒真來求助自己,他又是否能做到像昭武將軍一樣重視?
即便他也會找人去調查,但應該也不會投入多少精力,主要只是為了給外甥一個交代,甚至會下意識地覺得是這個大外甥想太多了,淮都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大外甥還是太年輕,想法不成熟。如此一來,這個消息就算被他先知道,也不會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最近這兩三年,阮展鴻對宣景的印象改變很多。就說從前他雖然不像父親那樣對昭武將軍有諸多不滿,但也確實覺得昭武將軍武人心思,在戰事上多少有些急於建功立業不顧勞民傷財。
可如今他卻漸漸了解到,從前自己對宣景偏見過深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